环球时报也选择了联合办公,未来会不会诞生“小媒体城”?

发布时间:2017-05-11

静安寺周边,愚园路上,商业魅力、弄堂文化,新老故事的交融让这个区域独具魅力,《环球时报》也被这里吸引,将其部分团队放在了位于愚园路309号紫安大厦中的氪空间静安寺社区。

 



《环球时报》是中国最具权威的国际时政类报纸,深受各级政府机构的关注和好评。内容公正、客观,深受读者信任,被评为“全国公信力最强的新闻类报纸”,具有很高的可信度。


目前,《环球时报》单期最高发行量达到240万份,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。其在商务人士中的阅读率达到10.7%,远远高于其他全国性报纸。

 

在氪空间,《环球时报》部分团队在一个独立工作区内办公,他们关注的维度集中在生活方式相关领域,在这里,他们接洽来访者,在这里开选题会,和空间内的企业交流,参加社区活动,在自由激情的状态下,生产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。

 


其实,《环球时报》并非静安寺社区入驻的唯一媒体,目前国内规模最大、产业链覆盖最完善、理念最先进、综合实力最强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服务平台——36氪,在开业前就确定了入驻计划,并在此开设了记者站。

 

媒体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空间?

 

首先,一定是便利的,媒体工作的灵活性决定了,其员工需要更多走出去,有更多的机会获取信息,静安寺作为城市枢纽,交通线路密集,在静安寺社区,人们可以轻松到达上海的任何位置。

 

而对信息获取的强需求又决定了,媒体更喜欢社交元素浓郁的空间,人在空间中是流动的,可以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。在静安寺社区的设计理念中,“高效办公、融合共赢”是一个目标,在其共享大厅中,人们可以自助式享用红酒、咖啡、茶,在这里自由的交流,丰富的社群活动在不断巩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促进交流的同时产生更多的合作共赢事件。

 


有趣的是,《环球时报》、36氪的入驻吸引了更多传媒、广告业同行,聚集效应在慢慢凸显。《环球时报》计划,明年会拉入更多版块团队入驻氪空间,未来,会不会诞生一个中国版的“媒体城”呢

 

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有一座媒体城(Media City UK),英国很多顶级主流媒体会把总部设在这里,即便以前不在这里也会千里迢迢的搬过来,这个占地 81 万平方米的数字媒体中心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,开放合作的特质吸引了大量媒体及泛媒体产业的入驻,这里在产生超过60%的英国新闻报道。

 

在中国,当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联合办公,我们看到了中国版“媒体城”的可能性,联合办公或许成为“媒体城”的重要依托,除了提供空间以外,它的共享元素可以推动媒体设备、媒体用地、媒体类供应商的共享,对于媒体而言,这是一种高效、省钱、省力的办公模式,而“媒体城”的诞生,只是时间的问题了。